2013年 絲路|38.異國鄯善
「早上的風沒有很大,那我們就出發吧!」我呈現完全睡死的狀態,睜開眼睛時,大師兄已經都整裝完畢,等我們出發。
昨晚打完網誌已經兩點,7點半起床,只睡了5個多小時,早上的精神沒有很好。中午吃過飯後又呈現半恍惚狀態。
這裡的廁所讓我嘖嘖稱奇,還是半開放的,昨晚第一次找時,一直找不到,原來這個看起來廢墟的磚頭屋就是廁所。
出嘉峪關後,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少很多,直接進出交流道、進出收費口,都不會被攔下來。當然其他地區,自行車是不能上高速公路的,馬上就會被拎下來。 接上昨天下來的交流道,今天要去的是100公里外的鄯善縣。
離烏魯木齊還有364公里,只剩3字頭。
沿路會經過很多頹圮的民宅、小店舖,說明這些小地方都曾經繁榮過,自從高速公路興建好後,促進了城市發展,也讓這些小鄉鎮沒落了。今早離開的紅山口,也有很多廢棄的土房子,現在只剩一間「龍門客棧」還有在經營。
昨晚睡覺前,我跟大師兄說,我沒辦法理解他們什麼要在這種地方討生活,這裡什麼都沒有,最大的生活樂趣就是一群人圍在ㄧ起看電視,然後放聲大笑。ㄧ張床、一張沙發、一台電視等簡單的家當,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。
在大城市生活過的我們,擁有的太多,但總還想要更多,無慾無求的生活已經離我們太遠,我們無法想像這樣單純地過日子;就像他們想不透我們要來這個地方自討苦吃是ㄧ樣的道理。
這一路上,最常被問到的就是「你們是國家出錢給你們旅遊的嗎?」
為什麼ㄧ定花別人的錢才能出來騎車?每次又被相同的問題問到時,我都會在心中產生這樣的疑問。
或許,一直習慣掙錢忙碌討生活的他們,很難明白我們這樣無所事事的生活方式。時空環境背景差太多,我們都很難想像在地球那一端的彼此是如何過每一天。我們是如此的不同。
早上天氣很好,氣溫又涼爽,大約20度左右,剛開始是順風,但是中午之前又玩起大風吹。
出發前,問龍門客棧的老闆說「這裡的風都像今天這麼大嗎?」
「風?今天哪有風阿?」老闆很不屑地說。
又是千遍一律的答案,這幾天下來,即使我們都被吹到東倒西歪了,問過的當地人都會說,今天哪有風阿?很難想像他們口中所謂的「有風」是什麼樣的情況。想著想著都要起寒毛了。
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裡,偶而會有羚羊在其中蹦蹦跳跳。屁股是白色的,不凍泉的扎西大娘有教過,那是黃羊。一共看到兩次,每次都只有ㄧ隻,是跟同伴走丟了,還是它也喜歡一個人流浪?
快10點時,在一著叫紅台」的停車處休息吃乾糧補給,這裡小到沒有任何店家,就是一個很大的避車道,給司機停車休息用。
大夥兒都有志ㄧ同拿出比臉還大的囊背對著側風在啃著,新疆的囊真的很適合騎車旅行吃。遮風避雨,飽足感很夠,好保存又好攜帶,就算掉在地上,拍一拍上面的沙子還可以吃。
一張囊才2.5塊,可以吃上一整天。側風不斷地吹,把包裝吹得鼓鼓的。
沿路經過的大卡車,都用很不可思議的方式運貨,包括貨車載貨車,上面再疊兩台小客車。沒記錯的話,我記得這種專載小客車的卡車,上下層都只能載一排車子,但是,神通廣大的師傅,上頭可以擺兩排,而且每一個人都這樣擺。
這些大卡車呼嘯而過時,我都要很擔心會不會有東西從天上掉下來。
拿出相機拍照時,鏡頭蓋不小心噴出,然後就被側風用力地吹到對向車道的砂石邊上。看它一直滾個不停,我還以為它要永遠離開我了。
吃飽上路,繼續斜着騎車,要拍這張很不容易,風很大,要等車停好,安穩地取出相機,其他人早已走遠,我又不可能叫他們慢一下,等我拍完再走。
接近中午又休息一次,走到這,我的囊也剛好啃完,從包包翻出小蛋糕繼續吃。沿途的風景跟離開星星峽往哈密時走的路很像,天空藍得一塌糊塗。
阿偉也拿出真空包裝的榨菜跟我分,在什麼都沒有的戈壁灘裡,什麼東西都變得非常好吃。
在經過鄯善東收費站時,看到了我ㄧ直很想拍的大卡車載很多小貨車的畫面。算一算數量,ㄧ共有15台之多,到底是怎麼放上去的?
在收費站前,被維族的警察攔下來合影,還隨口問我們有沒有帶身份證,甚至要我把圍在臉上的頭巾拿下來,想看看我的真面目,回答有帶證就過關,還差三天的時間就到烏魯木齊,實在不想因為拿出台胞證的關係,而節外生枝。
下了交流道,就在閘道口的卡車圈子吃中餐,接近中午吃飯時間,外頭擠滿了各式各樣的大卡車。
中午吃過疆龍川菜館,昨天在紅山口吃的菜辣到吃不下飯,卓哥特別備註「不要再點水煮肉片了阿!」
米飯一樣是1人3塊錢,多吃一點飯才會夠本,一菜一肉一湯,這一餐一共花了56元,餵飽四個飢腸轆轆的單車旅行者。
吃飯時,卓哥說他這一路騎了快5000公里,就連上雪山他也沒下牽車。結果昨天卻破功了,逆風、側風大到他車頭整個被抬起來,嚇到他趕緊下來推車。這一趟第一次推車,而且還是下坡時下來推。
卓哥說我們是汪洋中的四條小船。
一共吃了三碗飯,我還買了一罐果啤來喝,酒足飯飽後,我又陷入腦袋缺氧的狀態騎車。因為再40公里就到鄯善縣城,所以接著走312國道,不走早上的高速公路。
進縣城前,會經過七克台鎮,這是很維族的鄉鎮,這裡盛產青色像子彈型的葡萄,到處都是葡萄藤架,但是七八月才是盛產期,所以架上的葡萄都小的跟仔一樣。
隨處都有這種格子狀的土磚子屋,滿山片野,沒有人解說,ㄧ定猜不到是做啥的。
卓哥說,這是晒葡萄乾的,很有當地風情,要我們趕快拿出相機記錄。有些是直接蓋在民房上面,上頭ㄧ個一個洞的,保持通風,再加上這裡氣候炎熱乾燥,最適合做乾果、蜜餞。
接近晚上八點,在進鄯善市區前,找到一間經濟旅社,帶衛浴的標準間開價68元,普通間一人20元,洗澡再加七塊。大師兄發揮殺價功力,標間60元ㄧ間。
最重要的採用手寫登記,而非電腦化作業,管理比較鬆散一些。證上沒有詳細的地址,老闆娘直接把本丟給我補上,寫到一半時,大師兄把我手中的筆搶去,幫我籐寫。
事後他說,怕我寫繁體字露餡了。閒聊時,老闆說他去年也接待過一個台灣人,証上寫著中華民國國民黨,他連登記都不敢給他登記。
晚上步行兩公里到市區吃晚飯,吃新城夜市,賣的東西大同小異,都是賣砂鍋、燒烤的。
找一家看起來最順眼的,因為這家的維族女服務生最可愛。
點了一盤椒麻雞、牛肉丸砂鍋、一大盤很便宜才20塊,但看不出來是什麼的羊雜碎。然後一人一盤豆豆麵當主食搭着吃,當然啤酒是一定要一人開一只的。
到鄯善後,到處都看得到維族人,輪廓深邃、藍色的眼睛,男生戴穆斯林小帽,女生頭上綁頭巾,穿著傳統服裝的婦女在大街上來往穿梭。
四周都是聽不懂的語言或是有點難懂的普通話,跟滿是蝌蚪文的招牌、路標。這裡的小孩從小都是學雙語的,普通話跟維族話都要學。雖然人在中國大陸的疆土上,這裡已經充滿迥異文化的異國情調。
回到旅館的路上,順便去逛了市集,買了一袋杏子來吃,一公斤是10塊錢,進了新疆後,這裡的單位都是用公斤算。
賣囊的維族小哥兒,實在太有型了,人也很親切,拿出相機要幫他拍照,他馬上擺出POSE給我們拍。
晚上回旅館後,卓哥說這裡離市區有點遠,吃飯不方便,而且他想要找有寬帶,住宿條件好一點的。我和大師兄都沒回話,大師兄是因為考慮到我的身份很敏感,
市區的賓館規模都比較大,住宿登記很麻煩,所以才住在進市區前的小旅館。要睡覺前,我半自喃自語對大師兄:「不知道吐魯番的涉外賓館貴不貴阿?」
「幹嘛要住涉外賓館?住這種小旅館不是挺好的,要不明天他們找市區的住,我們找郊區的就好。」
「不用擔心,沒事兒。」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