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13年 絲路|07.心不在焉(豁然開朗)

  • Takashi Alashi
  • 2023年5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7 分鐘

今天去看了兵馬俑,坦白說,我還真想不起來,今天到底看了什麼,沒啥印象。


ㄧ件事懸在心上,沒有玩樂的心情。但是不去兵馬俑看看,好像也怪怪的,只好虛應需應,花錢出門。所以關於兵馬俑的細節,我打算回來再寫,怕我拖稿的朋友們,請記得督促我兩聲。


鬧鐘播7點半,但是我賴床到10點多,永健與根洪要出門了,我才醒過來。


昨晚花了5分鐘,在ptt上找資料,看要怎麼坐車去看兵馬俑,還用iphone拍下照片作確保。但是我早上出門時,還是迷路了,繞了一整圈廣場,才找到面對西安火車站右手邊的巴士區。

一走近,就看到長長的人龍在排隊,剛好前面是兩個外國年輕女孩,看來今天的運氣會不錯。不是講英語的,完全聽不懂在講啥,所以也沒跟她們搭訕。

後方的大陸女孩想要插隊,所以我馬上「僑」了回去。


「小姐兒,排隊啊。」我在外面旅行時,都會特別強硬,尤其是在大陸,非常需要比大聲。


「我這兒不是排了,兩路阿。」小姐比我還要兇,先聲奪人,是這裡的特色。

沒多久,巴士就開了,車上還有車掌小姐介紹:「到終點站兵馬俑,ㄧ共40里路,要開50分鐘。到兵馬俑要7塊錢,會先經過驪山跟華清池兩個景點。兵馬俑跟華清池都是五A~~~級的國家級景點,驪山只有4A。」


收錢的時候,車長小姐會推銷華清池,問「不去華清池嗎?」


聽說華清池很虛,所以我就沒去了。


「驪山要爬山的,時間不夠,你們去華清池跟兵馬俑就好。」坐前座的一對老夫婦想要三個景點都去,結果被車長小姐勸退。

因為是走高速公路的,所以一下就到終點兵馬俑。

其他人都是直接往入口走,我則是先走到對面的小攤子吃麵,怕裡面的東西貴,先在外頭吃飽。

看別人點了ㄧ碗像是面的東西,好像味道不錯,就問老闆娘:那個是啥?


口音很重,還是不知道是啥,熱的8塊,冷的6塊。今天風大,有點冷,點了熱的想暖暖身。

隔壁坐了三個騎腳踏車旅行的大嬸大叔,應該有50幾歲左右,騎的是美利達的車,前面還放了個籃子。雖然掛心他們,但是害羞,從頭到尾沒跟他們搭話,失敗。


看到老闆娘做菜,才知道為何熱的要加兩元,原來熱的要用電磁爐水煮加熱麵條,所以比較貴。


很快的吃完了一碗,我又拿著湯碗到攤子前再叫了一碗。節省資源,我說用原來的碗跟湯就行了,原本還以為老闆娘會少算一些,結果算賬時還是16圓。

從下車處走到入口查票處,要走很久很久。而且查票處不賣票,要在下車處稍微往右拐,才會發現售票處。很多人都直接地往最裡面走,結果就忘了買票,只好再走好遠好遠,像我就是其中一個。票價是150圓。

到剪票處前會經過ㄧ整排賣紀念品的,有一整車賣貂皮,還有一整車兵馬俑跟ㄧ整車的玉鐲子。沿途的小販都會喊「兵馬俑2塊;馬車10圓。」


還有一家更殺,兵馬俑,1塊;馬車5圓。沒走近看,不知道質量好不好。

千軍萬馬的雕像。

還有穿古裝拍照的服務。


剛看到沒有頭的兵馬俑,嚇到了,一時間沒會意過來,後來才想到,是給人家拍照用的。

一次10圓。

還有仿古的拍照服務,一次10圓。還會很熱心地幫你橋角度,跟擺算盤、煙斗跟墨鏡。右邊的是真的假人,我看了很久才發現它不是真的,還以為這麼厲害,一動也不動,是真的,就要好好拍拍手了。

再來就是一整排賣吃的,很有很多妹子在門口甩打麵團,發出「ㄅㄧㄤˋ ㄅㄧㄤˋ ㄅㄧㄤˋ」的聲響,後面很多筆畫的大字就念ㄅㄧㄤˋ,這裡的特產就是ㄅㄧㄤˋㄅㄧㄤˋ面。

剪票口還有x光探照機,不知道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。

陳列館擺了兩輛馬車,一號銅馬車是皇帝的前導車。古代的馬車有四匹車,「ㄧ言既出,駟馬難追」的成語就是出自於此。


馬上裝飾了金銀飾品,黃的是金,黑的是銀。珠光寶氣。馬車是方,頭頂是圓,象徵了古人的宇宙觀。「天圓地方」。現場的馬車都是1/2的還原品,而且前導車是用站的,比較高,後方的皇帝車比較矮。這樣遇到橋墩的時候,高度高的前導車會先撞到,這樣就不怕嚇到皇帝,引來殺身之禍。

二號銅馬車就是皇帝的座車。側邊有小窗,「開之則涼,閉之則暖」。上面還扎有小孔,利用針孔成像原理,裡面看得到外面,外面看不到裡面,而且皇帝車的門在後面。

銅馬車上的御手像。

還有一個重達38公斤,全手工打造的青銅傘架。可以360度旋轉,遮風避雨擋太阳,還可以拿下來用手提。桿子下還有一個勾,可以插在土地上,堪稱世界上最早的「沙灘太陽傘」。


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分成兩截,一截當盾,一截當矛,攻守俱佳。還可藏于民宅之中,殺人于無形,不愧為七大武器之首。

昨天永健跟我說了一個很白爛的笑話,不知是真是假。他說秦始皇的兵馬俑原本都是拿刀拿矛,所以手的形狀都是四指為彎,然後露出大拇指。


結果勒,來到這兒的老外,看到兵馬俑,都會很開心的比着同樣露出大拇指的手勢,喊著「Good~~~」意思是指這些兵馬俑很漂亮、很厲害。


喊著喊著大家就以為,這個伸出大拇指的動作,代表一級棒的意思。不知是真是假,請大家幫我確認。考究到了,請告訴我答案。ㄎ~ㄎ~ㄎ

石做的鎧甲跟石做的帽子。

原來長這樣,是在玩立體拼圖嗎?極致的耐力考驗。

還有銅禽坑的青銅仙鶴,這裡收藏了始皇帝的珍禽異獸。

三種不同等級的兵馬俑。由左至右分別為,中級軍吏、高級官吏、一般的小兵。


可以從髮髻、鎧裝、鞋子作分別。高級軍吏的衣服有兩層,左邊的中級只有一層,而且石片較小較精良。最有趣的是鞋子,翹的越高代表官位越高,「趾高氣昂」就是這樣來的。

左邊的平頭鞋是最菜的。

跪射的兵馬俑,好一個「Good~~~」

沒想到舜哥是時空旅行者。

千人千面,精美髮髻。每個兵馬俑都是獨一無二。連髮絲都做工很細。

再來是正門口的一號坑,也是最早發現兵馬俑的地方,在1974年3月,由一位農民發現的。東西長260米,南北寬62米,是最大最多兵馬俑坑,內有6000餘件的兵馬俑,以步兵、騎兵為主。

前面擺的都是已經復原的,後面的是暫停開挖,原來兵馬俑的模樣。這些兵馬俑都是用黃土製成,再高溫烤製,最後再塗上色彩繽紛的塗料。


由於兵馬俑一出土後,上面的顏色就會剝離,就像你把兩個有圖案的東西黏在一起,然後再撕開,上面的圖案會損毀一樣,更何況是埋在土裡2000餘年的兵馬俑呢?


所以ㄧ次次的考古研究就是一次次的大型破壞。有能力挖,卻沒能力維護,因此有關當局才決定讓埋在土裡的兵馬俑繼續不見天日,直到未來保存技術成熟後,再繼續做挖掘的考古研究。

不過,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雲煙~~現在中國和德國的科學家發明ㄧ種能保存的藥水,所以最近又開始挖了。

最近還挖出新的五隻青銅馬。據說,兵馬俑背後還會刻上工匠的名字,做不好呢,就拿工匠興師問罪,哪個部位有瑕疵呢?就砍工匠哪裡。難道這就是2200年前的「責任制」嘛?千年遺毒。

再來是二號坑,裡面的兵馬俑數量雖然不較ㄧ號坑那麼多,但是種類豐富,有步兵、騎兵、孥兵、矛兵、槍兵等精良的部隊,堪稱古代版的「海軍陸戰隊」。


右邊還有一個小坑,那不是考古做的,是考古的朋友,盜墓者挖的。古有云「要想富,先盜墓。」盜墓的歷史,從漢代就有,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,歷史悠久。


考古才幾百年而已,所以總是盜墓在前,考古在後,很多重要的歷史文物都流落在民間手裡。

還有一把2200多年前的青銅寶劍,價值連城。出土時還被一尊重達300多斤的將軍俑給壓彎了,沒想到一移開將軍俑後,這寶劍馬上「ㄉㄨㄞ」的一聲,回復原狀。


韌性極佳,而且鋒利無比,輕輕一劃,劃破20張薄紙,削鐵如泥。因為上頭鍍了層鉻鹽氧化處理,所以俱有防腐防鏽性能。硬是比德國1937年及美國1950的發明技術,早了2000年。不虧是世界上冶金的奇蹟。

不知道為啥,復原好的銅馬,側邊會有一個洞。故意的嘛?

裡面還有更屌的。噹-噹-噹~隆重歡迎,真、人、俑、像,就是把你的臉跟兵馬俑合在一起,做成照片。

還有一個也很屌。「夢、在、大、秦」就是跟兵馬俑合照,一個人10圓,或是一大群人,ㄧ張100圓。

三號坑很小,也比較深。東西長28.8米,南北寬24.57米,深5.2-5.4米,平面成「凹」字形,推測是三軍的指揮部。這裡曾遭到嚴重的破壞,裡面的陶俑、陶馬和戰車殘破不堪,據說是項羽幹的。


再來是引頸期盼的四號坑。

但是還沒開始挖,讓大家失望了。身旁的祖國同胞,還吐了ㄧ口口水,ㄘㄨㄟˊㄧ了下。


逛了三個小時,身體也累了,雖然有點心不在焉,但也是收獲不少。回程時偷懶,懶得走到最外面去坐市營巴士,就在售票處前,被人攔了就上車,一個人8塊錢。


想說才多一塊,應該沒差,結果竟然不是走高速公路的,晃死我了。晃了1個半時才到西安火車站。

晚上吃站前的蘭州牛肉麵,8塊錢。

覺得不夠,又走進一家新裝潢的川式料理。不走近還好,一走入竟又是個美麗的錯誤,點了一道宮保雞丁,結果看到菜上桌之後,我真的很傻眼。


這哪裡是宮保雞丁,根本是蔬菜丁拌罐頭辣椒醬炒ㄧ炒,再加一點土豆跟小雞肉塊,而且白飯又硬又冷,讓我不自覺得有種悲傷的感覺。


(難道是洋蔥??)


「冰的啦!!!!」我很想大聲喊出來,但是我沒做,只把雞肉吃完,其他原封不動還他。怕他把剩菜剩飯回收再利用,所以我把剩菜飯倒在一起。


前面一桌的客人,也在抱怨亂煮一通,根本不是這麼回事,只見店裡的小伙子,一臉不在意的說「可能是不合你的口味吧」。


亂搞。

Commenti


Categorie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
@2023 by Samuel Glade | Landscape Architect | 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